“呼噜娃”收到小礼物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9-12-12 00:00:00
“来,你醒啦?这个挖掘机是送给你的小礼物。”前不久,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内,刚做完腺样体切除术的3岁患儿星星(化名)收到了来自医务人员给他的“奖励”。
腺样体是鼻咽部的淋巴组织,其作用和扁桃体一样,帮助人体对抗外来细菌和病毒。星星因为腺样体肥大造成通气不好,所以睡觉时总要张口呼吸,还会打呼噜,因此被称为“呼噜娃”。如果对腺样体肥大不加以干涉,可能会引起憋气,造成缺氧,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,还有可能影响上颚发育,影响孩子的面容。同时,腺样体肥大的儿童也容易出现中耳感染、鼻窦感染。为此,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于近期开展了小儿腺样体切除术,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孩子,可以通过切除腺样体来解决问题。
腺样体切除是一个只需要十几分钟的小手术,加上麻醉和清醒也就一小时左右,但对于患儿来说,仍然会因为陌生而恐惧。为此,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没少动脑筋,“对于哭哭啼啼的小孩,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就抱着进来,轻声安慰着,有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平静下来,告诉孩子手术过程是什么样的,有时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。一般孩子会开心地走进手术室,顺利麻醉后,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手术了。”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费文轩介绍,星星是个比较开朗的小男孩,进门的时候是手术室护士牵着手进来的,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讨论着工程车,星星问:“手术后,我就变帅了吗?听话就有挖掘机吗?”得到了肯定答案后,已经与护士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星星顺从地吸上了七氟烷,进入了麻醉状态。手术结束后,得到了一个挖掘机和护士阿姨的表扬。
考虑到大多数患儿就医时都会产生害怕,如何“消除患儿就医恐惧感”早已成为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的医务人员研究的新课题。手术室为了获得小朋友的配合,准备了小文具、小玩具作为奖励;口腔科则开展了无痛治疗,患儿可以边接受牙齿治疗边看动画片……当然,更多的转变还在医生,如耳鼻喉科主任费文轩,因为需要对孩子进行前鼻镜和间接喉镜检查时,面对孩子的恐惧,她会说:“阿姨用望远镜看看你早晨吃没吃鸡蛋?”有的患儿会主动说自己吃了什么,费文轩还会继续问:“阿姨看看你的嗓子,就能知道有没有喝牛奶。”在跟患儿的交流中,费文轩顺势完成检查任务。
记者采访时,不少儿科医生反映,有些家长对就医的恐惧比孩子还严重,进门先问医生“疼不疼”“不检查,行不行”,尤其是一些新生儿的家长,甚至有可能耽误治疗。为此,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(NICU)邀请家长给孩子写下人生寄语,由护士念给不能见面的宝宝,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。